Focus

聚焦地科

home / 聚焦地科 / 詳細頁

聚焦地科

聚焦地科2023-12-09

下午的那一場大雨,你準備好了嗎? 全球暖化下,海溫變化對臺灣未來午後對流活動特徵的影響

【本篇文章由地球科學系 黃婉如教授研究團隊提供】

測資料顯示,遙遠東太平洋的海溫變化,能影響臺灣夏季午後對流的「發生頻率」及「降雨強度」。1985年之前,當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溫越低,午後對流降雨的發生頻率越高,但強度越弱;1990年之後,當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溫越低,午後對流降雨的發生頻率依舊越高,但強度卻越強!這些影響,會不會越演越烈?未來的趨勢如何演變? 這一篇新的研究發表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npj 氣候與大氣科學》,由本系黃婉如老師領導、與NCDR及RCEC合作的研究,分析在未來暖化情境下,不同海溫變化產生的模擬推估,差在哪裡?如何影響臺灣的午後對流。
 
臺灣的夏季午後對流活動特徵:歷史資料

在臺灣夏季,午後對流降雨(Convective Afternoon Rainfall;簡稱CAR)通常在14:00至17:00之間達到高峰(圖1)。這些午後對流事件的降雨,佔了臺灣夏季總降雨量的40~50%以上,貢獻度可不小!我們過去的研究已經釐清全球暖化下,局部和大尺度的大氣變化 (包括白天海風輻合場的強度變化、大氣穩定度的變化和水氣傳輸供給的變化) 都是影響臺灣午後對流活動長期變遷的關鍵因素 – Huang et al. (2019) 利用歷史觀測數據證明,臺灣午後對流事件的發生頻率與熱帶東太平洋海溫(SST)的變化是相關的。熱帶東太平洋海溫較冷可導致大氣環流變化,進而造成臺灣午後對流事件的發生頻率變高,而海溫較暖產生的大氣環流變化,則是導致臺灣午後對流事件的發生頻率變低,此研究凸顯了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NSO)對臺灣天氣的影響。而最近發表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的這個研究,我們利用模式推估資料進一步探討在全球暖化下,臺灣未來夏季午後對流活動特徵與海溫變化的關連性。
 
臺灣的夏季午後對流活動特徵:未來趨勢

圖2a-d表現了暖化最嚴重情境(RCP8.5)下的四組不同海溫,本研究進行的推估成果,我們發現這些情境都對應到一樣的趨勢:「臺灣的午後對流事件將變少,但降雨強度將變強!」。然而,四組不同海溫情境下的差異,是顯現在臺灣午後對流事件「變化的幅度」上,如圖2e-f所示。東太平洋海溫「較冷」的情境下(類似反聖嬰現象;FC1),其午後對流事件發生頻率,會高於其他情境; 而東太平洋海溫「較暖」的情境下(類似聖嬰現象;FC2),其午後對流事件之降雨強度,會低於其他情境。至於午後對流的總降雨量,則是在東太平洋海溫較冷的情境(FC1)比較暖的情境(FC2)更多。這些發現,強調了在全球暖化下,聖嬰-南方振盪(ENSO)對臺灣午後對流降雨的調節,是不可忽視的!
 
未來午後對流變化之推估差異:相關機制探討

我們推估在未來全球暖化下,不同海溫的情境,會使得臺灣 (1) 白天海風輻合場的強度變化、 (2)大氣的穩定度變化、以及(3) 水氣傳輸供給的變化存在差異,這些機制是造成臺灣未來夏季午後對流活動變化的主要原因。下午的那場大雨,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有的! 當雨的強度變大了,水資源管理、減災、防災的規劃,都需要因應而動,而地質條件也變了嗎?地下的構造活動呢? 這些災害鏈的串連關係與時間、空間特徵,更急需地球科學人才的吸收和培育。

參考文獻
Huang, W.-R., Chien, Y.-T., Cheng, C.-T. et al. The rol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ture convective afternoon rainfall in Taiwan. npj Clim Atmos Sci 6, 198 (2023).
Huang, W.-R., Chang, Y.-H. & Huang, P.-H.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ummer Convective Afternoon Rainfall Activity in Taiwan and SSTA(Nino3.4) during 1961-2012: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Sci. Rep. 9, 9378, (2019).
 
英文版簡介連結https://communities.springernature.com/posts/the-role-of-sea-surface-temperature-in-shaping-the-characteristics-of-future-convective-afternoon-rainfall-in-taiwan
 

圖 1 臺灣的位置和日對流降雨變化特徵。(a) 臺灣地理位置及夏季低層風場分布。(b) 歷史觀測資料顯示的日降水變化(diurnal rainfall variability; DRV)之空間分布。(c) 歷史觀測資料顯示的日降水最大值發生時間點,以當地標準時間(LST)表示。


圖2. 全球暖化下的海溫分布與臺灣午後對流特徵變化百分比(a)以第1組推估之未來海溫與現今海溫的差異。(b)-(d) 顯示全球暖化下,第2組到第4組海溫與第1組海溫的差異。(e) 第2組到第4組海溫推估之臺灣午後對流的發生頻率與第1組海溫推估出來的結果差異百分比。(f)和(g)類似(e),但分別為臺灣午後對流的降雨強度及總降雨量的差異百分比。

本文轉載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亮點,連結如下:https://www.es.ntnu.edu.tw/index.php/2023/12/09/20231209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