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

聚焦地科

home / 聚焦地科 / 詳細頁

聚焦地科

聚焦地科2022-06-27

台大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孫志鴻名譽教授專訪

 

台大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孫志鴻名譽教授專訪

訪談人員:地理所研究生蔡硯丞
 


簡歷


美國喬治亞大學地理學博士 (1986)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兼所長及系主任 (1993-1996)
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 (1998-2004)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永續發展研究推動委員會執行秘書 (1998-2000)
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創會理事長 (1996-1997)
亞洲地理資訊系統學會理事長 (2008-2012)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資訊組召集人 (1998-2006)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財團法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董事長 (2008-2014)
行政院科技會報兼任研究員 (2014-2016)
 

研究專長


地理資訊系統、空間決策支援系統、災害管理、流域綜合治理、永續發展
 

專訪內容

 
  • 為什麼加入地理系?

 
1972 年美國 NASA 衛星 Landsat 的發射,可定期提供地理學研究需要的大面積地表影像資料,對於地理學的研究產生了重大的貢獻,讓地理學家可以長期監測同一地區地表土地利用及環境的變化,大二的時候我修王鑫教授開設的遙測學,就對此一新科技很有興趣。小時候我家在高雄左營,那邊有一個半屏山是石灰岩地形,東西兩邊的植被長得很不一樣,東面的那邊坡度較緩,長了很多的灌木叢,爬到山頂的時候可以看見台灣海峽及整個左營地區,有一大部分是軍區及軍港,一部分為眷村,也可以看見左營的老市區,我家就在左營國小的旁邊,在山頂看地面就很像看空拍圖一樣,小時候我很喜歡爬到山頂,遠眺整個左營市區及農地,坐在山上休息的時候我拿起地上石頭一看,上面竟然有化石,有貝殼和各式各樣的化石,那麼現在的山頂從前應該是在海裡才對,小時候覺得自己這個發現特別有趣,也對於地球及地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好奇與興趣,大學聯考分發到台大地理系和自己的興趣也很相投。
 
  • 美國留學的經歷

 
大二接觸到遙測學之後,我就對此一課題很有興趣,地理學是研究人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遙測影像資料能夠提共大量的時空資料,因此我大二就進入王鑫老師的研究室擔任學生助理,跟隨老師一起做研究計畫,王鑫老師開設很多課程, 把美國 Landsat 的衛星影像引進國內,也從農委會農航所取得國內的航空照片供研究之用,大四畢業之候,因為遇到戰後嬰兒潮兵源太多,因緣際會讓我因兵役抽籤幸運的抽到補充兵,只需要服役三個月,因此大學畢業之後,就決定留下來當王鑫老師的研究助理,執行國科會有關大漢溪上游崩塌地時空變化的研究計畫, 從大量的遙測資料中,可以看見崩塌地在不同時期的變化以及和颱風的關係。第二年因系上有助教職務出缺,便申請擔任地理系助教工作,同時開始準備申請到美國的研究所進修,最後順利申請到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出國唸書。大三時我在台大慈幼會認識現在的妻子陳雪華教授,她與我同年就讀台大圖書資訊學系,大學畢業後她留在台大圖書館擔任館員,我在地理系擔任助教,我們當時規劃想要一起出國唸書,就勇敢地先結婚再一起出國念書,當時我們大約是 24 歲的年紀,在美國很多研究生都是先結婚,然後一起唸研究所,因此大學裡有所謂的夫婦宿舍,是一房一廳的公寓,也有自己的廚房,房租非常便宜,住宿條件
 
很好,我們自己煮飯的話費用很便宜,因此我們夫妻便在喬治亞大學專心地進修學習,並且在六年之後都順利的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喬治亞大學是美國於 1785 年成立的全美國第一所州立大學,喬治亞州政府挹注了大量的教學與研究經費, 因此喬治亞大學在我就讀的時候,已經排名在世界百大之內,教學與研究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地理系的教學研究設備更是先進,擁有美國最先進的遙測數位影像處理系統,能在如此傑出的大學內專心學習,實在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 回國後的發展

 
1986 年張長義教授擔任台大地理系系主任時,專程到美國邀請一些學者回台大任教,當時台大地理系正要成立研究所,需要聘任具有地理學博士學位的學者,張主任詢問我畢業後願不願意回台大地理系任教,我當然是欣然答應,1986 年 7 月我與妻子一起回國,陳雪華教授也順利進入國立空中大學擔任研究處處長,當時可是空大最年輕的一級主管,兩年之後陳教授也順利進入台大圖書資訊系任教。回台之後我就開始把 GIS 教學與研究帶進台大,我在美國就讀期間地理資訊系統技術正在蓬勃發展,成為地理學研究非常重要的工具,1970 年代 GIS 一開始都在 IBM 大型電腦上運作,之後迷你電腦興起,GIS 軟體也能在迷你電腦上運作,那個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台大可以申請很多貴重儀器,張主任就積極地為地理系申請購買一台迷你電腦,經費大概兩百多萬台幣,讓我一回國就有一台可以運行 GIS 軟體的迷你電腦可用,因此我也積極的提出研究教學計畫,購買最先進的 GIS 軟體 ARC/INFO,也需要兩百多萬台幣,國科會可提供一半的經費,剩下就需要自籌,另外一半的經費我就跟農委會申請補助,因此台大地理系就有了全國第一套 GIS 軟體。當時農委會的傅安明顧問非常關心台大地理系的發展,給了我們許多經費上的協助,傅安明顧問以前在美國軍方做地圖的研究, 接觸很多遙測製圖的技術,因此農委會聘請傅顧問回國幫忙做地圖的發展,就是現在政府最常用的經建版地圖,那時期大部分地圖都屬於國家機密,使用上不是很方便,傅顧問認為台灣沒有先進的地圖是不行的,就發展了五千分之一的相片基本圖,他把整個遙測製圖的技術帶進國內,我回國一年後,也邀請了朱子豪教授回來台大,我們兩人就一起在國內推動 GIS 的教學與研究,有了最先進的硬體與軟體,後續的 GIS 教學研究工作就順利多了。
行政院經建會那時候也開始需要發展國土資訊系統,經建會每年會邀請國外學者顧問回國參加國家建設會議,針對國家發展的需要提出建言,其中有一組顧問建議台灣需要引進 GIS 技術,把許多政府的空間地圖資料進行數位化,整合起來變成國家地理資料庫,因為很多空間資訊是跨部會的,需要進行整合,行政院就指定由經建會開始來推動國土資訊系統,經建會得知我與朱子豪教授在台大發展 GIS 的教學與研究,就聘請我們擔任經建會的顧問,協助經建會進行國土資訊系統的整體規劃,為國土資訊系統訂定十年發展計畫,我們也在台大為政府官員開授 GIS 講習班,幫助政府培訓了許多熟習 GIS 技術的公務人員,讓國土資訊系統能順利的在中央各部會推動,當時國土資訊系統也選定台北市和台中市做為地方政府的示範地區,將大比例尺千分之一地圖進行數位化,台灣也在那時間推動政府的電子化,後來台北市與台中市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上,獲得許多國際競賽的大獎,就是因為過去國土資訊系統十年計畫成功打下的基礎,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需要以地理資料庫為基礎,才能順利的發展。
 
 
  • 地理系能夠做什麼?

 
1992 年聯合國在巴西舉辦地球高峰會,因為科學家發現地球的溫室氣體變化有點異常,溫室氣體的濃度自 1950 年代開始每年都穩定增加,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地球的溫室效應將會變得相當嚴重,因此聯合國 1992 年召開第一次地球高峰會議,提出永續發展的概念,永續發展議題牽涉到環境、經濟、社會,這當中大部分都是人和環境的議題,需要有大量的跨領域的科學研究來提供解答,聯合國呼籲全球政府要注意這個問題,建議由學術界組成研究團隊深入研究,包括水的議題或貧窮的議題都包括在其中,因此台灣大學在 1992 年成立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來回應聯合國的呼籲。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研究需要大量的環境與空間資料,因此地球科學開始被重視,連帶的地理學也受到科學界的重視,因為 GIS 能夠掌握大量的空間資料,透過資料可以發展各式各樣的環境變遷模擬模式,提供決策者參考。
地理學界在 1960 年代還有一個計量革命的發展,地理學以前較重描述性, 因為資料取得不易,計量革命則是把電腦統計的方法帶進地理學,讓地理學走向科學化的分析取向,並且遙測與 GIS 也提供了大量的數位化地理資料,讓地理學的研究取得大量的成果,開始受到學界與社會的重視。最近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更讓地理學的研究有更強大好用的工具,可以發展各種空間決策支援系統,幫助政府及企業做正確的決策,也讓地理系學生的出路更多元,並且受到社會的重視。
 
  • 教學研究分享

 

空間決策支援系統

 
我的博士論文主題是有關集水區的水資源模擬分析,需要用到電腦水文模式, 也需要大量的空間資料來建立集水區空間資料庫,因此我也利用 GIS  工具來協助集水區資料庫的建立,讓我能接觸到許多先進的 GIS 軟體以及電腦模擬模式, 幫助我在 GIS 的應用與研究上打下很好的基礎。2007 年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 邀請我到中華電腦中心擔任總經理,中華電腦中心是 1960 年代由李國鼎部長協助經建會成立的財團法人,為國家引進 IBM 大型電腦來幫助台灣的稅務改革, 並且協助政府及金融界推動資訊化,後來經濟部成立資策會,接手中華電腦中心的主要業務,因此經建會邀請我來協助中華電腦中心轉型成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 幫助經建會推動國土資訊系統及智慧城鄉的發展工作,建立可以協助政府做正確決策的空間決策支援系統,讓台灣在國際上新一波智慧城市的發展上,取得相當耀眼的成績。
 

國家型防災科技計畫

 
1998 年國科會成立永續發展研究推動委員會,國科會副主委蔡清彥知道我在做 GIS 方面的研究,蔡副主委希望能用 GIS 來推動永續發展的研究,就聘請我擔任永續發展研究推動委員會的執行秘書,國科會每年大概有兩億元的經費用在永續發展研究上面,研究主題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做防災研究,一部分做永續發展研究,1999 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國科會把經費集中,成立國家型防災科技計畫,推動跨領域跨部會的防災研究,包括地震、水災、土石流、旱災、氣候變遷等主題,並且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撰寫防災計畫,落實減災、整備、應變、復原四階段的防災工作,讓台灣的防災工作取得相當耀眼的成果,當然 GIS 在其中也發揮了關鍵的腳色。目前國家防災計畫也整合學術界的許多模擬模式, 發展各樣的災害預警系統,包括地震、水災、旱災及土石流的預警系統,提升台灣防災的能力。
 

台灣永續發展研究計畫

 
國科會在 1999 年也開始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的研究計畫,幫助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落實聯合國要求的永續發展工作,並由國科會號召學者組成永續發展輔導團隊,協助行政院及各地方政府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訂定短中長期的行動計畫,因此台灣在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上也有亮眼的成績。
 
  • 期許和勉勵

 
地理學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捩點,我稱之為「資料科學」革命,資料科學就和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有密切關係,現在整個企業界對於資料科學的需求很高, 企業每天都面臨許多問題,假設企業有五十億的經費,到底這些經費要如何使用, 投資哪些項目,在哪裡投資等等,都需要有空間決策支援系統來協助。我認為這是一個地理系未來的發展方向,地理系畢業生如果經過嚴格的訓練,應該都可以自詡為資料科學家,能夠幫助政府及企業解決許多空間決策上的難題。今年開始上市櫃的大企業都被要求做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的永續發展報告,就開始需要找有這方面背景與訓練的人才,地理系畢業生也相當適合擔任此方面的工作,許多企業會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台積電就花幾十億在這方面,這裡面就需要地理的人才,我認為這也是地理系未來不錯的一個出路。
 
 
 

 圖一:大四時與當時的女朋友陳雪華及兩位慈幼會的好友,共組演唱美國鄉村歌曲四重唱的合唱團。
 


 圖二:1986 年我與陳雪華同時獲得美國喬治亞大學博士學位

 

圖三:2018 年我們慶祝結婚四十週年,在台大圖書館前拍攝全家福照片,陳雪華教授曾經擔任八年台大圖書館館長,兒子當時已經是長榮航空的副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