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影音專區

home / 影音專區 / 詳細頁

活動/演講

活動/演講2023-01-03

國科會自然科學相關資料庫聯合推廣研討會

112年1月3日 9:20~16:30
活動地點:和逸飯店桃園館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春德路101號)

 
國科會自然處與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共同舉辦自然科學相關資料庫聯合推廣研討會,活動目的主要為推廣國科會自然科學相關資料庫,促進跨領域各平台之交流,以結合自然科學不同領域資料,進行學術研究之應用與討論,期使資料庫運用於各面向之實際使用。

本次活動採「實體會議、展覽」與「線上直播」的雙軌運作模式進行;實體會議部分,為邀請報名制,共150名額,實體展覽部分由8個平台資料庫及國科會自然處&地球科學研究推動中心,共9個單位共同設攤,線上直播則於會議前寄發網頁連結。本次活動主要邀請對象以國科會自然處計畫主持人及參與研究計畫的團隊(包含博士後研究及學生)為主,也包括有使用資料庫需求的計畫主持人。

國科會為因應大數據發展,體認資料開放與共享日益重要,長期投注資源、建立各領域資料庫,今年亦將資料庫納入共用核心設施下,希望藉由橫向串聯與整合各資料庫,促進資料跨域交流及使用效益,發展出民眾有感之資料應用服務,進而提升社會影響力,增加公共利益。
 
本次活動為推廣國科會自然科學相關資料庫,由8個資料庫平台聯合舉辦,包括海洋學門資料庫、資源衛星影像開放資料服務平台、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資料庫、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大屯火山資料庫、台灣地震資料庫、大氣水文研究資料庫及太空科學研究資料庫。各資料庫平台長期蒐集自然科學相關資料,已累積許多豐沛資源,藉由推廣研討會的舉辦,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以促進學術研究的應用與討論。同時透過交流,收集更多使用者回饋,增進資料庫之整體效益。期藉由資料庫分享、互動,促進更多的合作與實際應用。

本次活動參展資料庫簡介如下:
 
海洋學門資料庫:於1986年籌設並持續收集、保存我國海洋研究船探測所得之各種海洋環境資料,包括: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和地物,範圍遍布台灣四周海域及東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資料經系統性整理、分析後,已開放學界申請使用,並協助海洋工程、海難搜索救援和海洋教育等之應用。
 
資源衛星影像開放資料服務平台:服務平台於2015年上線,無償、無限額提供SPOT衛星影像予國科會計畫使用;提供非營利目的者免費使用自1996至2021年台灣全島及澎湖SPOT影像網路圖磚介接;另外,無償提供SPOT、Pleiades、TerraSAR-X影像予研究或教學之使用者。期透過資料開放,供使用者進行遙測相關技術、應用開發及測試,以促進發展。

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資料庫:建置的主要目的是累積有助於了解人地互動的資訊、提供探索環境生態議題與永續治理的知識基礎並幫助全面理解不同社會生態系統的特殊性。目前有翡翠、彰化二個站點,翡翠站特色為山地、水庫、森林及茶文化;彰化站則是沿海濕地、半農半漁、海浦新生地及綠能發展等特色文化。
 
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為因應愈趨劇烈的氣候變遷,由8個政府機關、3個法人單位及15所大學系所共同組成氣候變遷服務平台(TCCIP),工作項目包括:氣候變遷資料產製、變遷研究分析、資料加值服務、調適知識與工具發展、關鍵領域衝擊分析、調適與跨域操作示範及網站平台資料與知識應用推廣等。
 
大屯火山資料庫:是以多個小資料庫整合而成之綜合性、多元化資料庫,包含大屯火山群活動監測、大屯火山群研究及火山教育與科普之推廣。
 
台灣地震資料庫:於2006年由中研院地球所資料管理中心負責運作,工作項目包括結合國科會、地球所與其它學研單位的資源和人力,以國際通用格式與資料庫架構開發網路資料服務系統,並推動地震科學與防災應用教育,同時,協助即時地震學的研發與實踐、支援大型地震觀測計畫資料管理服務,並建置學界重要的成果展示平台。
 
大氣水文研究資料庫:最早於1987年由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設立,期透過此平台永續提供學術科研相關單位進行大氣研究所需資料,項目包括國內外各氣象作業單位相關之觀測資料及圖檔如雷達資料、地面資料等、部分國外模式分析資料及熱帶氣旋路徑資料、支援大氣學門研究人員、各級學校教學、論文、科展、公部門與軍方等所需之氣象資料及觀測資料。
 
太空科學研究資料庫:自2008年起完成多種觀測儀器的說明網頁與資料收編,並透過歷年更新,發展成為可快速、便利查找太空資料的網路平台,並逐步擴充各界所需的太空資料。

   

   
   
   

   

   



相關簡報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