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最新消息
中心公告
研討會訊息
其他公告
演講公告
新人會議投影片
活動花絮
徵才訊息
關於中心
中心概述
執行委員暨期刊委員
地科領域通訊錄
操作說明
各類補助
國際科技人士短期訪問
國內學術研討會
微議程會議
相關下載
審查結果
購買單篇論文補助
圖書期刊
電子期刊
購買單篇論文補助
Token補助單篇期刊論文
地區圖書期刊服務
館際合作服務
電子學術資源
活動專區
台灣之夜
論文獎勵
新人會議
意見調查表
聚焦地科
研究成果亮點
領域專欄
統計分析資訊
海外合作交流活動
電子報
電子報
影音專區
研究成果分享
電子學術資訊
活動/演講
微電影
圖書期刊宣傳影片
微電影
首頁
最新消息
關於中心
中心概述
審議委員
地科領域通訊錄
各類補助
國際科技人士短期訪問
國內學術研討會
相關下載
圖書期刊
電子期刊
地區圖書期刊服務
購買單篇論文補助
館際合作服務
活動專區
台灣之夜
論文獎勵
新人會議
徵才專區
廠商徵才
個人求職
聚焦地科
研究成果亮點
領域專欄
海外合作交流活動
統計分析資訊
影音專區
研究成果分享
電子學術資訊
活動/演講
微電影
圖書期刊宣傳影片
電子報
English
華信光電將參加日本國際雷射加工技術展 Photonix 2016, 歡迎您的來訪!!
確認
取消
Focus
聚焦地科
home
/
聚焦地科
/ 詳細頁
聚焦地科
聚焦地科
2024-08-30
李元希教授及其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刊登《Science Advances》(科學前緣) - 臺灣造山新機制:熱-力耦合模型揭示複雜構造演化
島弧-大陸碰撞(arc-continent collision) 是指當一個由火山組成的火山島與撞大陸地殼聚合時所產生劇烈地質事件。這個碰撞過程會產生強大的擠壓力量,導致大陸地殼變形、隆起,侵蝕最終形成高聳的山脈,而臺灣造山運動就是一個重要的範例。
過去,臺灣、歐洲阿爾卑斯山與庇里牛斯山脈、紐西蘭南阿爾卑斯山等地,類似的大陸地殼變形的造山帶,可以利用楔形體的變形模式解釋其造山帶機制,但這些模型不易吻合複雜的地質現象。以台灣造山機制的研究而言,過去的模型與機制應無法重現複雜的構造、變質溫度與快速剝蝕機制,需要額外機制加以說明。
近期本系李元希教授與中研院地球科學所譚諤副研究員合作,發展新的造山楔熱-力耦合模型(thermomechanical model),模型中利用強度大且垂直的後阻體推動楔形體變形,並配合合理的地溫梯度、考量岩性與坡度的侵蝕機制、地質材料從脆性(brittle)到韌性的(ductile)的轉變及楔形體底部斷層型態等因素,重現台灣造山帶複雜的構造,並討論不同參數對造山楔形體構造的影響,此新的研究方法不僅可以了解台灣造山機制,也有助於研究全球其他造山楔的機制。
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8月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科學前緣)。論文主要通訊作者為中研院地球科學所譚諤副研究員及本系李元希教授,其餘共同作者有本系碩士張家彬、鄭名鈞以及中研院地球科學所TIGP博士生徐志煌等人。圖中上圖為地震資料所得的構造剖面,下圖為熱-力耦合模型的結果。
Science Advances由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是Science的子期刊。此期刊收錄了來自世界各地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論文,涵蓋範圍廣泛。目前最新Impact Factor(影響指數)為11.7點(2023年),是具指標性的高點數期刊。
論文標題:Mountain Building Process of the Taiwan Orogeny(台灣造山帶的形成機制)
論文全文: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p8056
本文轉載自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近期動態,連結如下:
https://eq.ccu.edu.tw/p/406-1070-61650,r403.php?Lang=zh-tw
培育國際永續創新人才 中山課程獲選教育部青發署計畫
上一則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下一則
回列表頁